一、开设时间
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自2023年开始招生,创办于大数据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2个专业的基础之上,师资条件优越。
二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承技能文明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科学素养、数字素养、职业道德、创新意识,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,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,面向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、文化艺术等行业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应用、建模和动画、界面交互、软硬件系统搭建等技术领域,能够从事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项目的设计、制作、调试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。
三、主干课程
三维软件设计基础、三维动画制作、虚拟现实高级模型制作,UI交互设计、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交互技术、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渲染技术等。
四、师资队伍情况
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共有专兼职教师8人,其中,副高职称4人,“双师型”教师6人,均具有硕士学位。
五、专业建设情况
1.实训条件
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建有虚拟现实专业实训室,配备服务器(安装 3DMAX、Unity、Visual Studio Code 开发环境)、VR 一体机、VR头盔、VR手柄、VR 全景拍摄、计算机,可开发 VR 交互内容并发布到 VR 一体机体验。支持 3D 模型制作、引擎开发、WEB3D 应用开发、VR 全景拍摄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。

图1 实训室环境
2.技能证书
学生可考取“虚拟现实应用开发”、“虚拟现实工程技术(初级、中级、高级)”、“虚拟现实应用设计”等证书。
3.就业方向
虚拟现实专业的就业方向广泛覆盖技术研发、内容创作和行业应用三大领域,具体包括VR/AR应用开发、3D图形渲染、交互技术研发、XR硬件开发等技术岗位,虚拟场景与角色建模、沉浸式影视制作、VR游戏设计等内容创作岗位,以及在医疗健康(手术模拟、心理治疗)、教育培训(虚拟课堂、技能实训)、工业制造(数字孪生、设备维护)、建筑地产(虚拟样板间、空间规划)等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岗位,同时随着技术发展还延伸出元宇宙构建、VR+AI融合、Web3D开发等新兴方向,并衍生出产品经理、技术顾问、测试工程师等支持类岗位,形成了一条从底层技术到上层应用的完整产业链。
4.就业岗位
VR/AR开发工程师(Unity/Unreal开发)
图形渲染工程师(3D引擎优化、Shader开发)
计算机视觉工程师(SLAM、手势/眼球追踪)
3D建模师/动画师(角色、场景建模)
VR技术顾问(行业解决方案设计)
测试工程师(设备/软件兼容性测试)